站内公告:
2025-04-02 15:45:36 点击量:
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体育APP 最新2025
中国本土的复调音乐远不止侗族大歌。苗族、壮族、哈尼族、瑶族、毛南族等,广泛拥有和声歌唱形式。比如,哈尼族“开秧门”仪式的插秧调,具有多声部特点,研究者在其繁复的歌阵中采录到8个声部的复调,引起国内音乐界的震动。2001年,《哈尼族民歌八声部复音唱》被收录于英国《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被评价“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又如,新疆尔族十二木卡姆也是复调音乐,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旋律和节奏,通过和声形成丰富的音乐层次。此外,传统戏曲、曲艺音乐和江南丝竹等,也都被发现包含大量的复调音乐形态。
在对包括侗族大歌在内的民间音乐研究中,中西“和声”概念的差异逐渐明晰,中国本土复调音乐自身的知识谱系也被逐渐勾勒出来。如果说西洋和声主要是中世纪宗教活动推动的产物,强调多种乐器在精准乐谱控制下的理性和严谨,那么中国少数民族复调音乐在总体上则折射着中华文明的自然生态观与社会观,表现出对天人合一、社会和谐、感性意境的浪漫追求。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但精准度不亚于西方严谨的和声,其达成完美和谐的底层逻辑,是侗族对于秩序社会与集体意识的深刻追求。
研究者发现,侗族大歌的整体音域在9度之内,这是所有人在正常状态下都可以演唱的音域,也是侗族“全民歌唱”的前提条件。众低独高的演唱形式,提供着凝聚人心的深刻力量。研究者还发现,侗族大歌的流行地与鼓楼文化分布地高度重合。除了作为聚合群体的仪式空间,鼓楼还提供了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由于侗族古代没有文字,侗族创造出以音乐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体系,因此,在侗族无人不歌、无处不歌、无事不歌的背后,其实是以歌代文、以歌传文的文化传承模式。
《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又云:“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中原传统音乐文化起源于对“道”的深刻哲思,将“乐”理解为蕴含天地玄机、体现宇宙和谐秩序的产物,因此有了“礼”“乐”的关联。我们看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现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追求,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传承。在这一点上,少数民族复调音乐提供了一个深刻印证。研究者深入侗族大歌,发现大歌的和声多半来自对于大自然和声的模拟,是对百鸟和鸣、流水潺潺、林涛声声的妙趣和声的理悟与借取。与此同时,侗族大歌庄严宏大的仪式化色彩,也正是对礼乐教化内在精神的暗合。
Copyright © 2018-2025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KAIYUN SPORTS)农家乐美食民宿旅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电话:020-88889999手机:13988889999
ICP备案编号:
微信扫一扫